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适当增加或进行相应的震动影响测试。1443对振动、噪音以及粉尘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1444雨季施工时现场应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15施工工艺151施工工艺流程本工艺流程见图11。
f图1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152操作要求1521清理平整场地
a推土机平整夯击场地表面。b用压路机或推土机自身行走压实现场表面。1522测量放线
a强夯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b建立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c)施放强夯区域线或单体夯区边线。d)夯区角点放线偏差不大于20mm,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fe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标出中心点及圆圈线并测量夯前场地高程。
f第一遍夯完整平后施放第二遍夯点位置,重复c项工作,其他遍数依次类推。
1523工艺设计及试夯
a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
表11预估。
b平均夯击能
强夯加固场地施加的平均夯击能,应取决于地基土的特性、加固深度、建(构)筑物的荷
载与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等因素,可按表12选取。
c夯点位置与间距
1夯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
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
减少。对出现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加。
2)夯点间距可按表13选取。
表1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单击夯击能(kNm)
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
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8000
100~105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90~95
表12平均夯击能
土的名称
一般黏性土、粉土
砂土、碎石土(不包括块石)人工填土、块石、湿陷性黄土等
平均夯击能E(kNmm2)
1500~2500
800~1500
2000~3000
注:场地平均夯击能不包括满夯能量。
土的名称
中、粗砾砂粉土、细砂、粉砂、湿陷性黄土
一般黏性土、碎石土等
表13夯击点间距(m)
单击夯击能(kNm)
800~1000
2000
4000
30~35
35~40
40~45
30~35
30~40
35~40
35~40
40~45
45~50
600045~5040~4545~50
d夯击遍数
f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