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菩提道次第略论》教学讲义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和任务
《菩提道次第略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关于显教教法的集大成之著作。本论总摄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依循龙树、无著二大论师的教法,以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概括了佛法心要,以下、中、上三士道由浅入深的说明了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中间修学佛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本论的内容即是对这些过程的次第、体性和思维修学的方法,加以如理阐述。通过本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令初学者对整体佛法的修学次第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其中的修心关要。
二、课程的开设对象、课时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戒幢佛学研究所预科第一学年开设,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每学期四周,每周10个课时,共80课时。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相应的思考题,每周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论题进行讨论。
三、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教材:采用大勇法师译,法尊法师译补的《菩提道次第略论》
主要参考资料:1、昂旺朗吉堪布《菩提道次第略论释》2、帕崩喀大师《掌中解脱》3、能海上师《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4、如吉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入门》5、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6、智敏上师《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7、益西彭措堪布《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f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道次第概说
一、本论创作的时代背景
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正式传入藏地,经过赤松德赞、赤祖德赞等几代藏王的护持和莲花生大师、静命译师等大德的弘扬,逐渐兴盛起来,形成历史上所谓的前弘期佛教。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使佛教在藏地沉寂了近百年之久。后由东部的安多地区和西部的阿里地区开始复兴。尤其是阿里王室邀请著名的阿底峡入藏,掀起了佛教复兴的高潮,推动了重振藏传佛教正统的进程,展开了以宗派兴起为特征的后弘期佛教。
到了公元十四世纪中晚期,藏传佛教再次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宗喀巴大师在其《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篇曾以偈颂明确地指出了当时佛教界的种种流弊:一些修行者不重视研习经教,虽精进于闭关、礼拜、诵经等,但由于缺乏教理指导,无法确定自己修行的正确与否,甚至分不清内道与外道的差别,流之于盲修;而另一类则重视口头的辩论,却缺少实修的经验,虽被人赞为智者,却甚至连最基本的出离心也还未生起。所以当时藏传佛教的修行者,大都对经论的理解片面,执着于一言一派,互相争执,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