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作为时间基准用于
星空导航;可进行银河系的毫秒脉冲星阵列的监测研究,间接探测到引力波。材料说明①人
具有超越事物条件制约的主观能动性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可以认识的③实践的目的性是
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④尊重和顺从自然就能有效利用自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对此
解读正确的是①画中、胸中之竹是眼中之竹的主观映象②画中、胸中之竹源于画家的智慧和
灵感③眼中之竹是画中、胸中之竹的具体内容④画中、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的复制和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7年1月3日教育部通知,从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这说明①意识与变化的物质具有一致性②真理和
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④对抗战时间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其突出亮点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三农”主线
的确定说明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③社会实践是
变化发展的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
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
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①亲身实
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一个不等式成立与否,取决于影响号的因素如数正、负零或子积平方倒都会对产生注意考查这些在中作用是也就比较好判断了
f9.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天下之本在家”,“家庭
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注重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