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自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答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条件描述法。2指标描述法。3行为描述法。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
f以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答问题的排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在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因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例如如果说“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那么首先“社会整合社会组织中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结合的程度与“越轨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之间是相关的它们共同起变化。其次假如控制其它可能与“越轨行为”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社会整合”与“越轨行为”也仍然是相关的。最后在时间上“社会整合”的变化先于“越轨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f具体地说就是必须满足下面几个基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