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反思
沟通从心开始
家访反思
西南路小学杨明丹2008年7月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作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了解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期末的家访活动让我感想颇深,受益非浅。在这里,谈点浅显的看法。1、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心灵。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胜过许多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家访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2、营造和谐气氛,提高家访质量。要使家访成功,教师除了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分析外,关键是在家访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苦心,领悟教育方法。首先,在情绪上感动家长,激起情感共鸣,导出共同语言,从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这是家访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要求教师服装得体,精神饱满,自信自强,有礼有节,更要备好家访
1
f资料,让家长从你有条不紊的操作中感受到你的责任心。其次,在思想上触动家长,要有的放矢,使做得好的家长深受鼓舞,做得一般的家长决心赶上,做得不好的家长自惭形秽。当然,教师要把握分寸,要先扬后抑,要留有余地,不可“一棒子打死”,要给一般的以激励,给后进的以鼓舞;特别在点到家长时,对事不对人,强调现象,保护家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后,在措施上启发家长,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指导,配合帮助家长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齐心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加强品德修养。通过家访,我也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问题。首先,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据了解,班中多数学生家长在经营生意,比较忙,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空时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有没有做好了”。在家访中,也碰到几位家长不在家。所以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所以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