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岩浆岩的空间关系(3)、矿体与围岩的空间关系
(4)、矿体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
矿石构造:指矿石中组成矿石的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
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百分含量或单位含量。
1边界品位:确定矿与非矿的最低品位。
2工业品位:据以划分可采矿体或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3总平均品位:衡量可采矿体或矿段内贫富矿体的平均品位。
品级: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提出的矿石质量指标,包括矿石中的有益组分、有害组分含量、品位、物理性质、加工
方法等因素。
矿石的有益组分:凡是在采矿、选矿、冶炼过程中能够回收或者是能够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
矿石的有害组分:在矿石中绝对数量不多,但对产品的质量有害,起到降低矿石质量的组分。
矿体的形态:
1等轴状矿体:三轴在三维空间内,均匀延伸
Ⅰ矿瘤:直径(d)10m或达数十米。Ⅱ矿巢:1md10m
Ⅲ矿囊:d1m
2板状矿体:指三维空间内两向延伸较远,第三向延伸短。
Ⅰ矿脉:产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属后生矿床。
Ⅱ矿层:指沉积形成的板状矿体,属同生矿床。
3柱状矿体:一向延伸较长,另外两向延伸较近。
迁移:指元素在一定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改变其存在形式的,伴随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过程,即元素的转移和再分
配的过程。
f富集:指元素经过迁移过程之后,导致元素的聚集。
元素的存在形式:A、独立矿物B、类质同象C、固溶体分离D、包裹物E、吸附F、天然溶液中存在。
元素的成矿方式:1、岩浆结晶作用2、升华凝华左右3、蒸发作用4、气体化合作用5、液体化合作用6、交代作用
7、离子交换与类质同象作用置换作用
8、胶体化学作用9、生物作用
矿床以成矿作用作为主要分类依据,在分类中适当考虑环境,同时在分类时再结合考虑成矿来源,分三大类:内生矿床、外
生矿床、变质矿床。
1内生矿床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
2外生矿床包括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3变质矿床包括区域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
矿床工业价值的因素的确定:
1矿产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及加工处理技术的发展;
2矿区的经济因素;
3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矿产的要求。
矿石的构造:有用矿物10星点状构造有用矿物70块状构造
有用矿物≈30稀疏浸染状构造有用矿物3050稠密浸染状构造
岩浆矿床:各类岩浆在地壳深处,经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