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元认知理论与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
所谓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识,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进行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的活动。它是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实现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从而相应地决定着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元认知可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过程的运行水平决定着认知过程进行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自觉性、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探索元认知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元认知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元认知知识是指有关认知的认知,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思维着的认识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如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认知方面的不知的知识;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的知识;知道理解,记忆不同的水平,在认识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知道认知能力可以改变等。二是有关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方面的知识。主体应认识到,不同的学习材料、任务和目的会导致认知的加工方式的不同或难度不同,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例如学生面临的任务是记住某些材料,他可能意识到此类材料比其他材料更难存储,而把这些材料里的新知识与先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能会有助于成功地存储。三是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指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调节与控制有所认识,如能够了解影响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各种学习策略之间有何不同,它们应在什么条件下使用,适用的范围有多大,什么样的方法对何种学习任务是有效的等。
f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善于学习,与其所具有的学习元认知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会学习”方面的目标。如通过提问来控制学生的注意,使之逐步由外界控制变成自我控制;通过形成性评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会学生在听课或读书时如何记笔记来促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从而使新的知识技能迅速地被同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