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重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培育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专项安排中予以重点扶持,提升新兴产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量。全市培育10家左右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省级示范企业。(二)两化融合推进工程1.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全市4家省级软件园,引导软件园区走特色发展道路。增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集成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备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的骨干企业。培育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2.实施企业信息化提升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以“百家示范试点、千家升级提升”为内涵的两化融合“十百千”工程。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工业装备、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
411
f融合,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引导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配套企业为支撑的电子商务价值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商务。大力推进为企业提供生产和经营服务、物流管理、协同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吸引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公开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市场。鼓励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建设综合性网络购物平台。积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4.推进两化融合区域示范建设。以县级以上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等为主体,培育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以县级以上各级各类产业基地、专业园区为主体,培育“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产业服务示范园。(三)产业转型突破工程1.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延伸实施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石化及新材料、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双倍增”、“双突破”、“双提升”工程,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做优、做高、做强,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积极承接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增强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