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r
三、名词解释r
l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就是探讨艺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或程序,才获得现实的存在和生命。r
2艺术天才: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创造的作品超绝r
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r
3.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r
4绘画:是在平面内营造空间的艺术,它以人的视觉为基础,捕捉对象的影像并将之展现在平面中。r
三、名词解释r
1.寓教于乐: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r
2.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r
育方式。r
3.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r
4.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r
5.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r
6.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摹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r
7.席勒的美育观: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唯一途径,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r
8.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是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