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为什么?答:微波炉是高频电磁波直接加热物质中的水分子(极性分子),鸡蛋内部受热膨胀,而蛋壳不被加热,所以容易爆炸。题10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时,会发生黏手现象。而在同一环境下,用手去摸室外的木头,却不黏手,为什么?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答:木头与金属的热传导性能不同,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当手有湿气时,接触室外温度很低的金属,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金属会很快吸收手上的热量,使手上的湿气温度降低到0℃而发生结冰,这样手和金属表面的冰结在一起,发生黏手现象。木头不能很快将手上的热量散掉,同一环境下,用手去摸室外的木头,却不黏手。题11塑料菜板上放一块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肉,过一段时间冻肉
会与菜板冻在一起,为什么?放到铜板上,结论如何?答:塑料与铜的热传导性能不同,铜是热的良导体,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放在塑料菜板上的冻肉吸热融化,而塑料不能很快从周围环境吸热,故过一段时间冻肉会与菜板冻在一起。而放到铜板上冻肉吸热融化,而铜能很快从周围环境吸热,故冻肉会会慢慢解冻。题12人体为37℃,感觉上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223℃,为什么?有人想到2223℃是37℃的黄金分割,即37℃×06182287℃,你对此怎么看?答:人体的热量(不是温度),是通过体表不断地向外散发的。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与人的温差就小了,就会影响热量的散发,体内热量集聚,人就会感到难受。也许是巧合。题13水蒸发成水蒸气,吸收的热量用来做什么了?答: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水分子的内能。题14双层玻璃中如果抽成真空,隔热效果最好;其次是双层之间有干燥但不流动的空气;再次是有水蒸气的不流动气体;最差是里边空气流动。请给予解释。答: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真空时热的传导性能最差;不流动的空气、水蒸气可流动形成对流导热,流动的空气形成对流导热当然隔热效果差。考试现场:李锦明同学打了个比方,把玻璃之间的空气分子比喻成了大卡车,不同情况决定了卡车运送得快慢,所以有不同的热传递效果。当老师问考生们哪种解释好的时候,几个考生都支持他,这让李锦明很得意。题15一根吸牛奶的吸管,用嘴去吹它则会发出叫声,为什么?答:用嘴吹,会引起吸管中的空气柱振动,故会发出叫声。题16洗衣机600转对应的噪音,已经觉得很刺耳了,为什么?注意(1)600转对应每秒10转,(2)人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赫兹。答:洗衣机的转动频率与发声频率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