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书》教学设计鱼书》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鱼书》是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扩展阅读”里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所选议论散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思想。因此,本单元提出了这样的总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应该着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平凡之中见新意”,对作者来说,既是个表达问题,更是个思维问题,它反映的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既是个阅读过程中如何“发现”的问题,更是个表达交流过程中“思考”“应用”的问、题。相对基本阅读的几篇课文而言,《鱼书》显得浅显一些,但毕竟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遣词用句与现在略有差异,内容上与今天也有些隔膜。所以本设计拟从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这一应用性学习的角度去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掘隐藏在习以为常的“鱼书”中的众生心态和社会现状。2训练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领悟新意的思维方法。3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点滴,抒写独特性灵。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引导发现探究思考表达应用对比阅读。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有过写信、收信或是读过一些名人书信的经历吗?有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一下。看来不少同学和书信有过亲密的接触,享受过书信带来的精神润泽。书信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情感交流方式已延续了几千年了,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鸿雁传情、双鲤传书的佳话。在交通闭塞的古代,收到亲人的信件是多么高兴的事,从杜甫的《春望》中有关书信的名句中可以看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中道出了当时人们对时局的关注、对亲人的牵挂、对信使的期盼。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柯灵,一起来回味一下书信对人类的恩泽,或许《鱼书》一文会勾起你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可能你还会让你有想提笔写信的渴求和行动呢!二、解题1何谓“鱼书”?明确:“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2书信名称种种。笺、素、翰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