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稿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由于与其他学科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一、示标导学导入展示目标导学1、精妙导入,吸引兴趣开头要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导语设计应该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扣人心弦,生机盎然,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几种常见的导语设计:
1
f(1)、开门见山,触及重点。就是导语设计依据课文内容直接进入主题。这种导语或用一句话概括地点明课文主要内容,或点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直接点明中心,进入文本。赞科夫说过:“对课文的第一次阅读或者客体的第一次知觉,对于记忆保持的牢固性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在导语里触及课文重点,这符合记忆规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这样设置导语:我们都喜爱春天,她不但景色宜人,而且给人无限希望。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作者对春天寄寓了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2)、介绍作者或中心人物。这种设计方法较多用于作者是名人或文中的人物是名人。这样的导言,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如《我的信念》一文,同学们对居里夫人的兴趣远远大于对这篇文章的兴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