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让学生回归原位并对他们的避震方法予以评价,蹲在桌子旁边的学生受到了肯定,而蹲在桌子底下的学生就不解了,为什么自己的做法有错?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地震逃生的“黄金三角区”。课后在反思是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还有必要多钻研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是否做到重、难点的精讲与突破
一节课肯定会有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以突显出重、难点。在反思教学过程重、难点是否突破的时候,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是否有方。“引导”要有具体的方法,要能够把重、难点知识简化或者“形象化”。笔者在讲授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时,把南极洲比作一只大象,“大象的鼻子最喜欢亲近关系密切的亲戚,亲戚也姓南,大家觉得鼻子对着的哪个大洲呀?”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南美洲,笔者接着引导“大象屁股很大,所以屁股对着的就是大洋洲;这只大象还有点懒,不爱洗澡,所以背上很黑,背上对着的就是非洲啦!”学生一听哈哈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他们就掌握了这个部分的知识点。这样引导记图法水到渠成、生动形象,很受学生欢迎。
(2)板书是否精当。好的板书应精简明了,突显重、难点。初中地理的板书还包括板画。一般而言,地理学科的板书是提纲式的大框架,是整节课学习的线索,而重、难点知识可用特殊的符号标记,这样学生在自行复习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地理学科的板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地理是一门读图记图的学科,学科的特色要求老师具备基本的板画技能。举例,在学习大洲大洋时,教师可以用“一笔画世界”的板图来构建框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学生自己也可以动手绘制。
(3)习题是否典型。检测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当堂做习题,有限的课堂要想做很多的习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对习题的筛选应当突显出重、难点,具有典型性。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记忆和理解各种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习题正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办法和途径。
(三)反思课后培优辅差工作是否到位
“培优”是指对那些已经对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进行难度更大的专题训练,教师应精心挑选一些拔高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的大脑,让他们能够优中更优。“补差”则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主要是采取“一帮一”和“针对辅导”两种形式。若班级学生过多照顾不全,就可采取“一帮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