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民俗风情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生活着有汉、土、藏、蒙、回、撒拉等十三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园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随时都感受着浓浓的民俗和烈烈的风情。土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人口有191万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和青海东部地区的民和、乐都、大通、湟源、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等地。土族自称“察罕蒙古尔”。传说是由“吐谷浑”人同当地各族融合发展而成。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土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作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土族淳朴好客,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方式迎接着四海宾客,独具匠心。他们更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向外界传递着他们对生活充满的热情。一、土族待客习俗土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他们的待客方式别具一格。宾客临门时,主人一般要在大门口外亲迎,必要时还要举行简单的欢迎仪式,以歌迎客。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上马三杯酒”谓之;谓之。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二、土族的婚俗土族的婚礼习俗别具一格,过程繁多却井然有序。土族的婚姻制度是父母包办的一夫一妻制。女子三、五岁即可定婚,也有指腹为婚的。女子一般比男子大二三岁,乃至四五岁者不少见。请媒后定亲、送礼均由媒人联系,两家共同商定时间。喝媒酒,定亲事、讲彩礼、送彩礼等大体与汉族相似。聘礼多以布匹计算,约为16件至18件长衫的衣料(内中包括绸缎类)。女满十五岁不嫁者极少。女子出嫁前夕,两位亲人带新郎去女方家,女方则歌舞相迎,泼水取乐,通宵不眠。次日凌晨,新娘改换发型,梳妆打扮,坐上白毡,众人抬新娘转嘛呢杆三圈,然后上马赴婆家入门拜灶,祷拜天地,接着设宴款客,婚礼自始至终在歌舞中进行。土族无闹洞房的习俗,谢绝外人入洞房。婚后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