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命运的最严重考验。
A能否搞好经济建设B能否抓好法制建设C能否消除腐败D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答案C试题47:()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以上都不是答案A试题48:“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是()。
A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B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途径C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用和平方式解决统一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D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ABCD试题4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A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的拨乱反正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及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ABCD试题5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国际大背景是:()
8
fA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B冷战的格局仍未打破C谋求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从而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冷战对抗发展为共处竞争答案ACD试题51: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A冲破了“两个凡是”所设置的思想禁区B否定了“领袖标准”、“语录标准”等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D是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答案ABCD试题52: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
A市场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B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大面积滑坡C加快市场经济建设,就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D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大答案ABC试题53: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这是由(决定的。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质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D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答案BC试题54:邓小平同志主张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来解决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这两种手段是()。A教育B行政手段C法律D经济手段)
9
f答案AC试题55:“一国两制”的提出符合如下原则()。
A实事求是的原则B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答案ABD试题56:党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道德建设B理论建设C文化建设D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