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
f2、本年度,在3月份组织师生观看了地震专题教育录像,4月份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3、“防震示范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扩大辐射面,努力提高全校小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4、邀请市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地震科普知识科普讲座。5、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针对学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6、要求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分钟地震应急演练。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丰富。学校与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活动选择在有关重要纪念日进行,如5月科技活动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10月8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黑板报比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五、实施保障为保证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如学校成立了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领导小组。由梅荣刚校长任组长;杨吉元、刘东来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刘东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防震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新校,提高防震减
f灾能力,并搞好专题宣传,配备相应设施,定期学习、交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人员及物质损失、保障社会和谐、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回顾一年多的创建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普活动形式以传统型为主,创新型活动较少;社会化社区科普平台有待进一步扩大。我们深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将防震减灾工作引向深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跃上新台阶!洛阳市第十八中学2013、6
f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报告
洛阳市第十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