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
史
2013.3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l00分钟,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2.第l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日:《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D.实现君民共治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A.春秋战国B.汉朝C.隋朝D.唐朝4.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③二府三司制④元朝的一省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5.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为邦本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