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回落,中国经济开始由常态转变为新常态。作为一个热门的经济术语,新常态包含着更多的新的思维。习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就为中国经济定下了新常态的基调。这都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勃兴之路再次启程。因此,如何理解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分析新常态的特征,谋求如何适应新常态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获得质的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
正文: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的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一.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这个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最先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会管理公司的总裁埃里安提出来的。虽然其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就宏观经济领域来说,它被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是指经济经过危机之后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
而对于中国而言,面对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国内的很多经济学者都试图论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表现,但对于新常态究竟是中国经济危机后的各种不稳定的表现,还是指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常态的周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事实上,2010年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下滑,而20122013年GDP增速连续两年低于8。对此,一部分学者认为,2010年以来经济下滑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旦这些因素消除,中国经济会恢复快速增长;而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近几年增速下滑的原因是趋势性的,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增速下滑成为必然。这两种观点蕴含着完全不同的宏观政策导向:如果中国经济减速是外部因素所导致的,那么也就意味着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低于潜在的增长率的,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刺激政策来使经济恢复增长;而如果中国经济减速是内在因素所致,则减速的原因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那么宏观政策对此应该保持克制和包容。
事实上,新一届决策层对中国经济的减速和先前模式的不可持续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中央领导人也在多个场合为盲目的追求GD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