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1
f2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
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教师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
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
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案例1在“算法语句”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个问题: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的
值。这是以后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交换A,B的值。
学生1:输入A,输入B,然后AB,BA。
教师:这样做行吗?大家再想想这样真的交换了A与B的值了吗?
学生2:不可以,这样输出的都是B或A的值了。
教师:这个问题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两瓶红、黑墨水,你想交换两者,可不可以直接把黑
的倒到红的瓶里,再倒回来?
学生2:不对,应先把其中一瓶倒入一个空瓶,再交换。
教师:也就是说要借助空瓶才可实现交换,所以这
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首先把红墨水倒入空瓶T中,
红
黑
再把黑墨水倒入原先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最后把空瓶
T中的红墨水倒入原先装有黑墨水的瓶中,如图2所示
(在黑板上画出图2)。因此上述A与B的交换问题该
T
如何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
图2
学生:TA,AB,BT(学生齐声说出了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
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生活中倒
墨水的情境自然引导学生引入变量T,实现了抽象、具体再抽象的过程,从上面学生的大声且正确回答中可看出这样的设计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当学习情境来自学生认知范围内
的现实生活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即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处于学生思维水
平“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
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新颖别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