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活感悟
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然在林大度过了四个春秋。毕业在即,感慨万千,过去的还历历在目。三年前的仲秋,我带着所有的新奇和希望来到这里,坚信校园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只是,那时“梦想”很模糊,更像是自我激励的口号;随我北上的还有“心如止水,天道酬勤”八字箴言,它来得很真实。
大一入学,我终于远离家乡、父母,喜获“独立自由”,虽然这仅限于着装不再是强制性的蓝色校服,或是在饮食起居上再无人管束。专业学习不算轻松,但仍有大把的课余时间随意支配,而打发时间的方式又极其多样,于是大学生活的本质始于选择和取舍。在一阵社团、学生会、校外兼职的眩晕后,我毅然转向窗明几净的图书馆,四年如一日,发现了“学习是一种信仰”的真谛。我开始像一个苦修者,背着沉重的书包,每天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间穿梭,室友戏称“俨然一个小学究”。大一的我的脚步飞快,生活纯粹,鲜有旁人参与,以至于家人常担心我过得太孤单辛苦,但其实整个过程我万分享受。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天书般的英语听力,只能一遍遍来;写作欠佳,只能逐字修改。我开始真正思考反省,认识自我。一个人吃饭、自习、走夜路回宿舍未免显得凄凉,但我的内心确是温暖而充实的,这样的精神状态,直到现在我都万分怀念。一年里,我进步飞速。我的收获不仅是专业知识和GPA,更是难以复制学习方法和抵制诱惑、排除干扰的能力。
夏季奥运会刚刚谢幕,大二开学伊始我成为了残奥会志愿者,算是实行实现了来北京上学的初衷之一。我的工作很简单,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进行观众引导。如果不是亲身参与,恐怕这一事件本身很难留下任何记忆印迹。休息时间我有幸地观看了两场比赛,残疾人将运动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在奔跑,仿佛人类从原始跑向现代跑向未来,步步艰辛却果敢坚定。比赛结束,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久久未停。这些场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拼搏意志的源泉,并在后来视网膜病变时给了我很大鼓励。专四考试是英专学生不得不过的一个槛,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考试后的空白期我开始策划中东旅行,无需中央拨款,资金来源奖学金。这是一个童年开始做的梦,尼罗河、金字塔和蓝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不过也仅仅是梦。行前准备比专四来得更煎熬,事无巨细,全权负责。从签证、机票、行程、住宿、交通、预算和语言,每一步都极其繁复。签证一开始状况频出,曾数度崩溃;曾经连续好几天盯着地图,计算最省钱、最安全的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