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医学模式,以往临床中以疾病为中心的局面也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并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给予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充分重视。
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老师要转变对医学教育工作的认知,将医学人文精神充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程度会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从整体认知层面来看,老师要不断加深自我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医学院校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老师提供一些人文进修机会,为其提供深入了解医学人文精神的渠道。从教学层面来看,老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需要将医学人文精神与专业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掘出来,以专业学科作为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时刻向医学生传播人文精神。
2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在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要注重阶段性与连续性原则。医学院校需要根据学生各阶段成长特征设置具有差异性的课程。对低年级学生可安排部分基础知识性、历史性的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发展史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可结合其临床实习状况,开设部分具备专业性质的医学人文课程,包括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
其次,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主次结合,可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作为核心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核心学科与医学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并将其与学生生活、医学实践等充分关联起来。
3拓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阵地
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让人文学科老师与临床学科老师之间加强互动,相互配合,促进人文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融合。将临床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良好载体;以人文学科为引导,促进临床学科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临床实习期间要重视老师引导作用,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意识、精神。人文老师可以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归纳出各临床科室的临床人文准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四、结语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应通过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医学人文精神教育阵地,不断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将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充分关联起来,不断增强医学生人文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参考文献:
1祝娇娇,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02):152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叶稳安,周智美,刘俊荣人文精神视野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