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f师德学习心得
花水湾镇学校李继君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
f能真正得到。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