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3下列验证Z
、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
14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A.区别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取样,分别放入适量水中B.制取氢氧化钠:将适量氢氧化钙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过滤C.检验硫酸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取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取样,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16常温下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并不断搅拌。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为HCl和NaCl②从b→c溶液的pH逐渐变大③c点时,溶液为无色④取c点溶液,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化学试题第13页共20页
f有碳酸钠⑤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⑤C.③④D.③⑤17教材中的图表、数据等能给我们的学习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B.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C.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某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B.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9下面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l、KCl、HCl、NaNO3B.H2SO4、BaCl2、KNO3、NaOHC.CuSO4、Na2CO3、NaOH、KClD.NaCl、HCl、Na2CO3、NaOH20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C.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锌
B.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化学试题第1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