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1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先与消费的增长而增长,先于消费的下降而下降,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能源生产健康发展的机制已经成熟。()2艾萨德研究的主要是在人口分布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3北京市提出首都意识的概念,体现了地区形象的继承性。()4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5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6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表现。()7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关于“产业内”与“产业外”的结构问题,即产业内与产业外企业如何实现资源的分配。()8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9城市化对工业的促进和推动包括促进工业化进程和高工业化质量。()10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衡过程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中心论点。()1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同属于外向型经济。()12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债券是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13从总体上看,1978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低、波动大、进程缓慢。()14当企业作为区域合作主体时,通常把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15地区产业的聚集形成的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属于外部规模经济效益。()16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功能与实现方式上是不同的。()17第二产业具有无限吸纳劳动力的能力。()18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19对于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地区,应在资源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进行支柱产业的开发与发展。()20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21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说明在世界范围内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下降。()22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23根据赫希曼非均衡增长理论,政府投资的重点应是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劲的制造业。()24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新开发的地区,行政原则起着主要作用。()25根据两个地区的内部的相同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域的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形成的区域是系统区。()26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27股权式合资企业是按照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确定风险与收益的享有与承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