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不少欠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f
§1引子
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二种办法都“窝了工”。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引出一项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问题。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杯,我们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问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以下的箭头图来表示:
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1的5时间,例如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十五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
f
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抓的是烧开水这一环节,而不是拿茶叶这一环节。同时,洗查壶、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种,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象是费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确也有之。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能象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架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也往往出现:抓不住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部件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而且同是一个人的话,因而可以合并成为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1洗开水壶;2烧开水;3洗壶、杯,拿茶叶;4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
f
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样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任务的方法称为单代号法,每一个数目代表一个任务,写在
箭尾上,箭杆上的数字代表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另一个方法称为双代号法。我们把任务名称写在箭杆上,如图14。箭头与箭尾衔
接的地方称为节点(或接点),把节点编上号码。图14成为
单代号法与双代号法哪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