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之我见
【内容提要】诗歌凭借精练的文字、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美好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诗歌教学该如何进行,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诗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关键词】诗歌鉴赏朗读能力
【正文】所谓文学鉴赏,是指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马克思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熔铸了璨如星河的优秀诗篇。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的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徜徉其中,不仅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文学素养,让我们得到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诗歌凭借精练的文字、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美好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三百篇”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豪情壮志之辞,也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谓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面对如此感人的文化遗产财,如何去品析、研读、讲授呢?一、跨越鉴赏者与鉴赏对象存在的鸿沟鉴赏者若不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是无法进行鉴赏活动的。对于古典文学、古文化传统知识方面积淀的贫乏,审美能力的有限,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感知尚有一定难度,对于诗歌中隐藏的言外之意就更难以品味了。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与现代人本身就存在隔膜,鉴赏者与鉴赏对象存在一个鸿沟。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跨越这道鸿沟
第1页共7页
f呢?首先,教师要设法让鉴赏者(学生)和鉴赏对象在同一平面上对话,排除诗歌异己之感,把古诗传达的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虽然世殊事异,但有些景有些情是永远不变的,比如日月山川花草鸟树,比如离别乡思失意忧愁。古典诗词在主题情感方面并没有多少高深莫测,而只是在文字组织、文字的运用、表达的方式上独具特色,独具匠心,因而也独具魅力,经久不衰。比如以下一首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赏析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