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之道
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然而,我们通常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却忽视了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自己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孩子认真负责,即使不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也无愧于幼儿家长的一份重托。这种想法看似朴实、诚恳,却也存在不小的误区。与家长沟通并不是简单地向家长汇报或者回答家长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沟通是与幼儿教师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沟通具有家园合作共育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沟通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本学期笔者开始担任中班的班主任工作,发现班里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差别很大。有的家长还延续孩子在小班的状况,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就行,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有的家长则希望老师能多教点知识,不能再像小班那样“浪费”时间了。由于孩子上中班以后的身体发展规律和所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不同于小班的,家长对此未必完全清楚,笔者认为这时就有必要跟家长逐一进行沟通,而不是一味地限制或者拔高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家长有效沟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鼓励亲子运动,促进幼儿体质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事实上,孩子不但要健康,还要强壮,成人有义务帮助孩子的各项体质发展指标达标甚至优秀。小班幼儿尚处于发展基本动作与活动能力的阶段,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及灵活性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中班是孩子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期,而体能的发展依赖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方法。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家里也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尤其是节假日,家长要带孩子散步、跑步、做运动游戏或亲子操等。但现实状况是,不少家长自己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包办代替,结果限制了孩子的体能发展。教师要经常给家长渗透运动锻炼的观念,并提供相应的家庭运动游戏,鼓励亲子运动,促进幼儿体能的增强。2尝试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动手能力中班开始有值日生,以便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与此相对应,孩子在家里也应该做一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