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第三篇选自蔡老师讲解《中国人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宁为感动掉眼泪,不为伤心而落泪。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人算不如天算,要依真理做事。◎《弟子规》是照妖镜,也是显圣镜。能做好《弟子规》的人值得跟随和交往。◎能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否则人生会失控。◎现代人的通病是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出现一系列如速医、速食、速婚、速耕等只顾「症状解」,不求「病因解」,亦不看长远利益及后果的行为。在忙、盲、茫中迷失人生的方向。◎现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不是真的提升了呢?冷静想一想,我们人类最大的、赖以生存的物质是什么?是地球!现在地球环境的退堕是有史以来最快速的时期:空气、水源、土壤的
f污染恶化日益加剧……每年地球上物种消失的速度是百年前的上万倍。如此发展下去,几十亿年成就的地球将在几百年的破坏中被摧毁。◎真正的环保,是时时替别人着想,替环境着想,替子孙后代着想。◎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天灾就少了;人与人和睦相处,人祸就少了。◎从网络带给孩子巨大的负面影响(杀、盗、淫、妄)来看,我们要对科技手段的利弊有清醒的判断力,不要未谋其利,先受其害。◎人生要在轻、重、缓、急中懂得取舍,这是人生的智慧。第四篇选自蔡老师北大演讲《历久弥新的生活学问》◎学问贵在精,而不在多。《三字经》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教之道如此,学之道亦如此。一个人的道德和学问要有所成就,一定要「专」,就是「一门深入」。◎一个人内心要真正安定,绝对不是借由外在条件,而是来自内心的明白,所谓「理得心安」。◎古人看到竹子,会想到「昂扬直立而不曲,敞此虚怀纳雅言」,竹子代表了翩翩君子。从这句诗和竹子的形象中,我们会学到什么?学习最重要的境界是体悟。如果学习中不能体悟,就好像人吃了东西没有消化,对身体当然就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害。◎「学贵自知」,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出发点是先有自知之明,先把自己的思想往理智的方向发展。理智的人,认识到从前种种的错误,从其中学到智慧,不再懊悔,而他了解到未来和现在的所作所为所想息息相关,就不会去探求未来而是活在当下。◎道德不在经书里,在你生活点滴当中。「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就在处世待人当中,你用什么心去对待,这叫真实的学问。◎《大学》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末要清楚,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