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体教职工要切实树立“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的教育理念,真正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和管理,立足本职,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科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全体科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学校将逐步完善评价机制,把课堂德育渗透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3、充分发挥年段长在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性,各年段长
2
f要以建立优秀的年段为己任,带领本年段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要指导好班主任的工作。要让年段长放手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和才能。年段长对各班工作的评价,既是权力也是义务,在年度表彰与业务考核工作中年段长对本年段教师、班级、学生的评价意见将作为学校推荐评优评先集体及个人的重要依据之一。4、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本要素。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实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思想工作细、创新方法多、班风学风优的班主任队伍;加强班主任后备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自主申报等形式,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增设副班主任岗位,积极推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加快班主任后备队伍建设。(三)、深入开展以“养成良好习惯,争当龙安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细化过程管理,突出“短期目标”管理,提高教育实效。“立身先立行”,没有良好的品行,就不能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继续以XX教【2007】35号文件中的十个方面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努力形成“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人负责”的管理局面,政教处人员、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从“一名学生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一生,而人格缺陷则贻害他一辈子”的认识高度做好和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对每一位学生管思想、管行为、管学习、管生活、管成才,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突出和强化过程管理、制度管理,落实“二三四”管理工作思路,即纪律、卫生管理两个方面,在校学习、在家表现、社会生活三个管理层面,学生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