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第一首为约作于公元748年(天宝》“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七载)的《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犹未尽的李白,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期间,又作了一首《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方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⑦大家巨匠不害怕重复别人,即使仿作,摹描的痕迹仍在,但却因自己的才气,而能写出与崔作工力相敌、未易甲乙的佳构。尽管如此,李白的这两首力作,终究压不倒崔颢之绝唱。由此可见,崔颢的《黄鹤楼》,无论在当世,还是在后代,那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是不由分说的,是毋庸置疑的,这才叫真正的传世。⑧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修建武汉长江第一桥的时候,嫌武昌的原黄鹤楼碍事,拆了。
f在很长一段岁月中间,武汉有黄鹤楼之名,而无黄鹤楼之实。拆楼以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动手重建,一直拖着,没有说修,但也从来没有人敢说一声从此不修黄鹤楼。最后,到底将楼修了起来,而且修得更堂皇。⑨现在这座巍峨的仿古建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起来的,成为武汉三镇一个亮丽的景点,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在促成这座名楼再现武汉三镇的诸多因素当中,应该看到,崔颢的诗,是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诗在,则楼必存。文学,虽说是很小儿科的东西,但有时候,秤砣虽小,力拔千斤。⑩一首不朽的诗,使一座建筑物安然无恙地流传千古,哪怕拆了还得再建,证明了文学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1.填写第⑥段空缺的诗作名《》分)(12.第②段文字的标点使用不当,一“逗”到底。请从九处逗号中选出三处加以修正(写出序号,填上修正后的标点)(3分)。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1,实在太家喻户晓2,太脍炙人口3,结果4,反宾为主5,主次颠倒6,倒不是这首诗7因楼而名8,而成了这座楼9因诗而存。分)(3_。分)(23.第⑨段加点词“定盘星”,在文中的意思是_4.下列理解,符合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符合A.正是因为崔颢的诗,才根本性地改变了文人“九儒十丐”的历史地位。B.引述沈德潜、严羽的诗评,是为了强调古人“诗存楼无”的千古遗恨。C.李白诗作中虽也提及过黄鹤楼,但并没有留下直接描写其景致的诗作。D.黄鹤楼屡废屡建,直至重修得堂皇亮丽,才能够成为武汉的人文景观。5.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