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荆轲刺秦故事的出处,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种说法认为始见于刘向所编《战
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认为始见于《战国策》者,并非不晓司马迁撰写《史记》在前,刘向编纂《战国策》
在后,而是相信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了某个先在的战国史料。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更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由于《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某些记载同时见于《史记》和《战国策》,且文字几无差异,使得人们有理由认为,司马迁撰述《史记》不仅所据战国史料与刘向编纂《战国策》所据材料部分重合,而且也像刘向一样直接抄录。尽管《战国纵横家书》中并不包含荆轲刺秦故事,但不少人相信,两书所记荆轲事高度相似这一现象,应该理解为是司马迁与刘向共同抄录自某部与《战国纵横家书》类似的战国文献。
而认为始见于《史记》者则相信,《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乃自《史记刺客列传》补入。首先,根据《刺客列传》篇末“赞论”,司马迁所记乃得自公孙、董生二人转述秦国御医夏无且之语,属第一手材料;其次,司马迁所记远较《战国策》完备,除秦廷行刺事件始末之外,还包括了荆轲此前的经历及后来高渐离以筑击始皇事;此外,《战国策》本不以叙事见长,“燕太子丹质于秦”章文风与之不类,而更近于《史记》的传记体例。
f应该说,第一种看法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存在一个记有荆轲刺秦故事的战国史料文本。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似乎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也仅仅是可能,并不能确证这个文本的存在。
第二种看法最大的不足,在于无法确证何人、何时以及为何将司马迁所写《荆轲传》剪裁后
补入《战国策》。清人方苞等认为是刘向所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