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讲授时间”的分析
作者:张玉峰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09期
“我又讲了整整一节课,累死了!”伴随着一声叹息,同事一脸疲惫地走进了办公室。这样的情景隔三差五地出现在办公室里。笔者陷入了沉思:这位同事累的原因何在?她为什么会讲一节课呢?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么一段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一节课上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回放”一下我们的课堂,并且粗略计算一下教师讲授时间,就会发现大部分教师的TTT远远超过5至7分钟(TTT是英文TeacherTalki
gTim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教师讲授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过多,不仅身心疲惫,而且未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教师的讲授时间依然会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试想一下“讲了整整一节课”的老师的课堂,无非就是这样一个画面: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沉默不语。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本上是“授”与“受”的关系。Telli
gis
otteachi
g(告诉不是教),Liste
i
gis
otlear
i
g(聆听不是学)。这句话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何谓真正地教?何谓真正地学?这是值得教师去深思的一个问题。《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这段话清晰地阐述了教学的本质。那些“讲了整整一节课”的教师的课堂,“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这样的教学离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差甚远。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关注自己精彩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关注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而打破课堂教学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教师没有学会适时的等待
在听课时,笔者注意到了一极为普遍的现象。为了追求高效,同时也为了尽快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有些教师等不及学生吞吞吐吐,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