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摘要:“天人合一”自然观作为长期居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心的观念或思想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天人合一;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关系1、引言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即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表现得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
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中国现代国学大师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也着重强调“天人合一”观、“人文自然相互调适之义”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关系的问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哲学中有“天人合一”论,并且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天人合一”就是赋予“天”即自然以“人道”。“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并在我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中居于主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历史学以及建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技术无不深受其影响。中国人所独有的“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与认识思维方式,而且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与形态。与西方特别是古希腊为代表的原子论机械宇宙观相对比,中国古代自然观试图将人与自然纳入至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框架之中,而绝少将人从自然中剥离出来单独加以考察,其结果就是这种有机自然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自然与人非严格区分。“天人合一”有机宇宙观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诞生,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历史事实。2、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取向,是一种物我一体的“场内观”,即自身置于所要认识、实践的客体之中,并作为能够影响客体自身运行规律的组分而存在。也就是说,中国人将自然人格化,然后以作为自然一份子的身份去融入自然,旨在欣赏、体悟自然的神奇,而非理清自然运作的机制。这一点,从中国古代的诸多神话传说中就可以得到验证。如:盘古开天辟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9“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想象出一个造物主,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