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二重点、难点:1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2难点: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一)历史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一方面,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在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苏联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冲突,确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是战后列强为解决相互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进行的一种集体安全的尝试。为资本主义世界赢得了20年的暂时稳定和繁荣。但这一体系的实质是战胜国在帝国主义矛盾以及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妥协。随着势力平衡的演变所引发的寻求政治均衡,最终导致了这一体系在30年代末的崩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危机,缓和了国内矛盾;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国、朝鲜、西班牙、埃塞俄比亚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德、意、日结成三国轴心。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新的世界大战危机日益加深。(二)知识框架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1)客观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②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