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都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况情意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f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女驸马》中冯素珍唱的“民女名叫冯,素珍”,都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它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好听”是广大戏迷观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共同评价。“好听”虽然不能等于黄梅戏音乐形象的抒情,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皖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是黄梅戏抒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因素。无论是湖北的采茶歌、江西的采茶调,还是怀宁的小调、桐城的民歌、岳西的高腔和青阳腔,都是在黄梅雨季倾诉着忧愁哀怨,演绎着离散悲欢。这些曲调表达了人间的不平和真情,传颂着皖江山水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乡音源源不断地向皖江两岸流淌、聚集,经过解放前150年有孕育,终于酿成一个具有哀怨缠绵、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的剧种即黄梅戏。
(摘编自胡亏生《黄梅戏风貌》)
1.从原文看,下面对“黄梅戏的抒情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风格,黄梅戏富有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的抒情性风格。B.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特征,只要有抒情性良好的剧本,就能体现黄梅戏的抒情风格。C.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唱腔上表现为它具有个性特色和格调,一般观众则评价为好听。D.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皖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

2.下面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梅戏的腔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调,表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忧愁。B.套曲代表了黄梅戏音乐的最高水平,这一体系以平词为核心,包括了数板、对板等腔体。C.平词具有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功能,它也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情感。D.具有将黄梅戏的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