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历史悠久;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曲词典雅,行腔婉转;影响最大。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6.(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f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7.(5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便舍船,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