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信息教育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和普及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被列入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中。但是这些研究和实践,一般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而很少关注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在这些研究和实践中,信息道德教育仅仅是信息能力教育的附带品,甚至是无意识的附带品。信息道德教育被散落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中和信息技术课的无意识影响中。这与信息道德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极不相符。要想让技术为社会服务,必须让它掌握在拥有一定的技术道德的人手里。因此,加强信息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务之急。
四、社会行动模式简介
社会行动模式是美国学者纽曼等人在充分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纽曼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强调了学术性学科,注重学生获得有关历史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强调对社会政治体制结构和政府法律的了解;强调讨论社会问题;强调理性思维过程,注重学生掌握逻辑推理、实证技能来得出正确结论。纽曼认为这种教育有它的可取之处,那就是使学生具备了道德知识,但是传统的道德教育都忽视了对行动的关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教育的“知、情、意、行”,传统道德教育强调了“知”而忽视了“行”。纽曼认为,要使社会行动模式成为可能,必须具备或创造以下前提,即:1使人们感到自己能够以某种方式影响这些问题(道德问题)。2教育对象有影响这些问题(道德问题)的能力。3贯彻“群众同意”的原则。(1)制定政策目标;(2)努力支持目标;(3)解决心理和哲学上的问题:在实施社会行动过程中,人们会产生许多忧虑,纽曼把这些忧虑解释为是心理和哲学上的困境。
五、社会行动模式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
社会行动模式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理论,更加强调“环境能力”,也就是更加强调被教育者对道德本身的建设和影响,强调被教育者对道德本身的内化。可以说,其可以应用到道德教育的任何领域。当然,具体到信息道德教育中,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信息道德教育的特点。1信息道德体系的不完善性。2信息道德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3信息道德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4信息法律具有不完善性。
六、以社会行动模式为指导开展信息道德教育的模式
(一)制定行动目标。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信息道德品质为目的,提出学生应该获得的信息品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了解现状。让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