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很小的公司,很短时间就在香港上市,股票翻了番,当时1989年的TCL一年赢利也就1000多万元。如此大的反差让李东生觉得,IT所孕育的商机和获利机会与传统行业无法比拟。当时,Juko正要在国内找一个合作者,TCL于是拿出60万元,参股5%,成立了寿华科学园。李东生对寿华科学园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从工厂的设计到人才的招聘,他都亲自参与。他非常希望能借此进入IT行业,在这个领域积累经验。到了1993年,寿华内部闹矛盾,一位大股东出让股份后,李东生接手了其中大部分股份,成为了寿华第一大股东。到1994年,世界IT产业格局发生变化:香港在主机板制造等方面已经丧失优势,台湾企业大举兴起,取而代之。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李东生感觉到寿华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碰巧有公司对寿华感兴趣,李东生借势将TCL手上的寿华股份全部转让给这家公司。此次波折没能挫伤李东生从事IT的积极性。他认为选择IT的方向没有错,但时机很重要。
1997年,TCL集团建设企业内部ERP系统,全国各ERP厂商竞标这笔生意,开思是其中一个ERP软件供应商。接触中,开思表达了想让TCL收购的意思。TCL于是出资700万元,将开思100的股份全都买了下来,然后出让39%的股份给开思员工,再给科海(开思原来的股东)保留了10%股权。同年,TCL还收购了作系统集成业务的东通公司。
1998年年初,TCL人认为随着数字化技术、网络应用的普及,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趋势不可阻挡。3C产业的融合给TCL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见附图1)。
TCL产品的用户大都是家庭和个人,换言之即是不同形态的面向家庭的信息终端产品。TCL在通讯、家电这两块都已有不俗成绩,而惟有电脑这一块却尚无良好建树。时至1998年,中国IT产业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日趋成熟。1994年,中国计算机市场销售额为407.4亿元,1997年达到1300亿元。三年时间IT市场规模增长了三倍多,每年的增长率均在40%以上,其中,硬件、软件、信息服务均以较高速度增长(见附图2、表2)。
IT行业在中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其市场容量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大市场孕育着大机会。TCL主导产业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发展空间有限。TCL为开拓未来新型的家电产业一家庭信息终端产业作全方位的准备,认为必须在IT行业有一立足之地。IT产业将是TCL集团未来三大轴心产业之一,也是TCL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基于这样的认识,TCL决走进入IT行业。但IT行业有硬件、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硬件又可分为PC、外设等。TCL要进入IT产业,具体如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