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发电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是五大发电集团和全国所有发电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整合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便成为了一种共识。
当前我国发电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设备检修维护以事后维修和周期性定检为主,预防性维修不足,检修质量控制缺乏科学严密手段;目前发电企业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普遍采用事后维修和周期性定检为主的检修方式,而且定期检修的周期往往凭经验或参照同类机组设备,缺乏通过针对性的分析评估来制订合理的检修周期,缺少国外电厂主推的预防性维修,在检修和维护中为了保险起见,存在“过修”现象。检修质量管理缺乏科学严密的全过程控制手段,因人而异、凭个人经验进行检修的情况较为普遍。(2)发电机组安全性、可靠性缺乏较准确的在线监测和评估安全生产和机组的可靠运行是发电企业的头等大事,对发电机组和主要设备的可靠性、效能指标进行较准确的在线监测和深入的分析评估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发电企业对设备可靠性仍停留在事后统计层次,即使具备一些在线状态监测手段,也普遍缺乏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评估,以预防事故,指导安全生产。(3)备品备件采购缺乏过程控制,库存量偏高,二级库成为“管理盲点”许多电厂缺乏对生产用备品备件计划需求、市场采购、库存管理的有效过程控制,在“安
f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往往出现生产班组不顾库存积压大量提出备件需求计划,审批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库存定额不合理,造成库存量居高不下,占有了电厂大量流动资金。同时,由于对采购过程和供应商管理缺乏“透明化”过程管理,致使采购成本可能偏高。
(4)实时发电成本难以准确计算,市场应变能力欠佳“竞价上网”要求电厂必须能对发电成本进行实时的较准确的计算,同时对一定时期内的发电成本可以进行预测,为电厂合理报价提供依据。目前绝大多数电厂对于实时变动成本如燃料、检修、备件消耗等无法做到在线计算,往往只能延迟一、两天后通过统计数据得出发电成本,使得市场应变能力欠佳。
3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1发电企业信息化是电厂安全可靠运营的需要
实施发电企业信息化将显著改变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定量、深入的数据分析和严密的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改变过去“凭经验、凭感觉”的做法,使发电机组长周期安全可靠运行更加有保障。
信息化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