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
f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和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μmolL(129mgdl)为生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