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博物馆文物展柜简述
作者:苏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7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发展历史达几千年,期间,遗留并保存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文物。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破坏及损害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各个文物中。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研究文物保护的时间比较短,文物展柜方面与其存在的差距比较大,甚至盗窃、损害展品文物事件的发生都与文物展柜自身的缺陷有关。文物展柜是陈列设备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作用是文物包装和展示,博物馆通过文物展柜,直接无声的地交流观众。同时,文物展柜也是最后一道保护文物安全的防线。任何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文物保护者,应注重防止微生物侵蚀及相对湿度、空气污染、光与热等对文物展品的隐害。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光照
【中图分类号】G265【文献标识码】A
一、文物保护要求
(一)温度和湿度
开展文物环境研究工作时,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即为测量温度及湿度,这两个因素会对所有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发挥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与湿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温度发生变化时,也会相应地改变湿度,进而温度与湿度共同影响文物的光氧化速度。众所周知,纤维类文物在光的作用下会改变结构,如染料变色,此种变化结果即为光化学反应结果。光氧化速度密切相关于湿度,湿度非常高的情况下,迅速增大光氧化作用,加强光破坏纺织品、染料的程度。相对来说,金属类文物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典型例子就是“青铜病”。原因是高湿度情况下,金属类文物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使有害铁锈生成,导致文物寿命及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微生物及细菌生长时,水分为必要条件,环境中的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生长、繁殖微生物,并蔓延霉菌。霉菌生长期间,酵素会产生,酵素作用下,纤维素水解作用速度加快,形成水解纤维素,有机类文物在水解纤维素影响下,强度大幅度降低,出现颜料褪色或变色现象。
公认的博物馆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标准数值为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5。理想状态下是控制温度湿度恒定不变,但这是不可能的,现实中是无法做到的。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此数值内缓慢波动,增幅尽量减小,对文物的保存是适宜的。我国亚热带地区,每年梅雨季节来临时,空气湿度超过80以上,对展柜的相对湿度要求较严。考虑到资金投入的成本,可采用电子恒湿机和硅胶药剂两种方式。进口的电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