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第I卷(选择题)20185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成书表明当时A西周制度备受推崇B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C儒家为君主制辩护D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答案】B【解析】“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都在强调中央集权的作用,说明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B正确;西周时期是分封制度,材料论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A错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不到君主重用,C错误;D是汉代时期。2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答案】A
f3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叙述,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解释的是A(北宋)司马光:“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B(北宋)苏轼:“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C(南宋)范冲:“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D(近代)梁启超:“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的描述,分析选项,“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属于历史事实,“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属于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A符合题意;BCD均是属于对王安石变法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4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将文人和陶工的名字刻在壶上,说明陶工和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