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摘要:通过以65名孤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我描述问卷SDQ、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探讨了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健康水平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检验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健康水平在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女生比男生在健康水平中的心理健康维度上的得分高。在线性回归中,自我意识中的一般自我概念对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较大。关键词:孤儿;社会支持;自我意识;心理健康一、引言孤儿指被父母遗弃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失去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不幸,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由社会和国家有关福利部门予以保障,一般孤儿由儿童福利院收养、抚育,也有的孤儿通过法律手续被一些家庭收养。社会支持具体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支持,许多研究者强调社会支持的效果与被感知到支持的程度相一致。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形式之一,亦即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心理的健康状态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能力,并且是一个动态过程。促成人类心理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学者张凡指出,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我国儿童福利事业正在突破传统的孤残儿童照料理念和方式向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模
f式转换。其中目标定位应为由“特殊儿童”转变为“普通儿童”,即注重培养孤儿适应社会要求,具有正常儿童特征,使其走向社会。李国强与郑力2004认为孤儿的智力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问题行为较多,测验结果表现为有反抗倾向、情绪不稳定、忍受性低、孤独、缺乏热情等。学者Jea
ChristopheFotso2009等人发现应考虑对孤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持,包括考虑到孩子遭受的损失、孩子年龄和性别、儿童居住的社区的特点。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孤儿的缺点与不足、艾滋孤儿、汶川地震灾区孤儿等的心理健康概况,研究了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很少有学者关注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关注孤儿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二者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孤儿的心理健康。二、研究方法1、被试:选取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儿童村的孤儿共65名。2、研究工具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由许军教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