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灰霾就等于大气污染。灰霾是由灰尘、硝酸盐、硫酸盐以及有机氢化合物等颗粒过度排放所造成的。换言之,灰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据环保部2012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176万吨,其中工业废气排放就有1,9117万吨,是总量的903。加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如截至2011年我国工业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95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我国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要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必须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灰霾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众所周知,灰霾防治活动的
工作原理就是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而作为大气污染物主要“贡献者”的工业,其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受到限制是必然之举。由此可见,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从工业方面着手,通过减少或者限制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控制工业生产的污染排放量和降低煤炭能源消耗,以降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但是,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工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仍然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特色,并且在短期内不会被改变。因此,过度的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废气排放量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并不现实,这一点明显地表现在了城镇化的建设方面。作为“实现经济发
f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的城镇化建设,被认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而备受中央重视。笔者经过对近几届党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有两处地方提及了城镇化,十八大报告则有七处之多。城镇化与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被喻为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点之一。然而,灰霾防治活动由于其工作的机理会产生制约通过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以住房建设业为例,住房建设及其耗能可以说是灰霾的间接成因。住房建设的上游企业是像钢铁、水泥等这样的以高耗能为特色的产业。这些产业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着大量的水、电、煤炭等能源或资源,鉴于生产设备有限,其后果便是有大量的废气被排出。这样会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依靠城镇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愿景也会受挫。同样的逻辑适用于城镇化所带来的汽车增长。城镇化产生过大的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的增长又会拉动上游产业的大量资源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