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儒家
春秋
孔子:①“仁”仁者爱人。(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人
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克己复礼。(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④对鬼神敬而远之。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战国
孟子:①“仁政”(思想核心)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性善说③养
浩然之气《孟子》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子: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
“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汉朝
背景: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新儒学:董仲舒。‘外儒内法’来源:《公羊春秋》结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人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②“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确立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宋朝
背景:唐宋时三教合一成为潮流程朱理学:北宋二程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
南宋朱熹求理方法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心即理也心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
明朝
陆王心学:王守仁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知行合一。(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的庄严。
f批判思潮:李贽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2男女平等3顺其“自然之性”,鼓励个性自由发展。4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存在。批判思潮背景:1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2商品经济的发展,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遭到抨击。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清朝
批判思潮: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体系,肯定符合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批判思潮:黄宗羲反对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