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互联网金融入门的五个必修案例
杨晓帆11个月前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比较典型的应用有五大类,这五类的典型应用是有兴趣进入这一领域的朋友们的必修入课。他们是:第一类:网络支付支付领域有两类典型产品:支付宝、财付通、易宝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是业务侧重线上,并且和电商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小部分拉卡拉这样走线下商户的。另外一种是银行的网银支付,从本质上网银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没有太大区别,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非现金支付功能。但银行吃亏在线下开户和各自为战,网银支付发展的早但却为第三方支付做了嫁衣。第二类:网络贷款贷款类也是两类典型产品: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和人人贷为代表的P2P。阿里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贷存汇三个功能了,和传统银行的区别就差那张牌照。阿里的优势是大数据,通过对电商大数据的挖掘可以降低小微金融的信贷风险,这也是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电商高度整合。P2P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里强调一点,线上P2P和网络银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P2P的本质是金融脱媒,由借贷双方直接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P2P和网络银行存在竞争关系。第三类:网络理财理财类的典型产品是:天天基金为代表的基金电商。基金电商近两年的崛起是来自于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的牌照红利,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理论上基金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对客户的数据挖掘为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但由于目前国内理财的主力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所以销售中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是一种网上展示网下电话成交的重模式,数据挖掘也就无从谈起了。类似还有保险电商,不再赘述。第四类:网络证券由于我是证券出身重点说下这个,目前网络证券有两类典型产品:以炒股软件为代表的证券网络交易和以雪球为代表的证券网络社交。证券的时效性天生就和互联网是绝配。从历史的角度看,网络证券也是所有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鼻祖。中国券商的网上交易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美国的网上交易在95年起步,日本是96年,我们和台湾都是97年开始网上交易,中国的证券公司第一次和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股票软件和股票网站如雨后春笋。但国内的证券市场监管思路过于保守,2000年证监会颁布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只有券商才有资格从事网上证券委托业务,把和讯、证券之星这些想跟券商进行手续费分成并进一步向网络券商发展的互联网人挡在门外,只剩下一些炒股软件厂商半遮半掩的卖指标搞咨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