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粪尿的处理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本节课是在介绍了人体内的废物如何以尿的形式形成并排出体外的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粪尿的价值及无害化处理方式,这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农业生产实际,简介人粪尿的价值以及生产沼气、高温堆肥和建立生态厕所等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措施和科学道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2.教材的处理和课时安排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较为紧密,虽以人粪尿为题材,但教学中不忘扩大到禽、畜粪尿的处理,让学生对粪尿废物的利用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对于农村学校,教学时建议课前安排学生针对农村养鸡、养猪日愈集约化、扩大化的现象,对本村的人、禽、畜粪尿的排放和处理现状做个初步的调查;询问农民施用化肥和粪尿的优缺点以及在农田的施用情况,以利于课堂讨论的深入和完善。本节课知识点较少,预期一节课可完成。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与生活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特点,结合农村学生对相关内容感性经验比较丰富的有利因素,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②知道人粪尿的几种处理方式。⑵能力目标:增强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⑶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
第1页共4页
f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4.重难点的确定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意识形态的培养、形成,需要现实生活与思想认识存在落差或矛盾冲突而激发的。学生对粪尿废弃物的认识越全面、越具体,越能体会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资源价值。故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小组充分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二.说教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仅停留在教教材,给了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本节课虽以人粪尿为题材,但教学中不忘扩大到禽、畜粪尿的处理,让学生对粪尿废物的利用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努力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故适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点拨、诱导等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感性经验去理解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那么,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对人类有害的废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