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分析了常用的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新型膜技术的进展及应用现状,指出了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膜技术发展污水处理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恶化的水质危及工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替了进口产品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各个领域特别是高耗水的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广泛开展了节水工作。除了通过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选择低耗水工艺等方式节约用水外,还努力开辟新水源,利用污水资源回用。污水资源化是控制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为解决污水回用问题,出现了各种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和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国际水处理界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动向基本是两种途径:传统处理工艺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过滤和离子交换等的改进和膜分离技术的使用。
一、膜分离技术简史
微滤在30年代硝酸纤维素微滤膜商品化,60年代主要开发新品种。近年来以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制成的微滤膜已商品化,具有耐高温、耐溶剂、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使用温度在-100~260℃。目前销售量居第一位。超滤从70年代进入工业化应用后发展迅速已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技术。日本开发出孔径为5~50
m的陶瓷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2万并开发成功直径为1~2mm壁厚200~400的陶瓷中空纤维超滤膜特别适合于生物制品的分离提纯。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技术主要用于苦咸水脱盐近年市场容量也近饱和。80年代新型含氟离子膜在氯碱工业成功应用后引起氯碱工业的深刻变化。离子膜法比传统的隔膜法节约总能耗30%,节约投资20%。90年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近140套离子膜电解装置投产到2000年全世界将13氯碱生产转向膜法。60年洛布Loeb与索里拉简Souriraja
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醋酸纤维素膜把反渗透RO首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