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可能的原因是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2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
6
f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竞争甲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2乙消费者3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4环境条件B组能力提升题13.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而不会提高抗药性基因突变率;由图中曲线可知,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数量降低;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答案:B14.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
7
fA
B
C
D
解析:由图可以看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答案:D15.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和3种杂草均为1株m,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22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_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
8
f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