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品文档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复习“之”
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余之力尚足以入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0、顷之,烟炎张天。
11、蚓无爪牙之利。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夫晋,何厌之有。
12动词“到……去”;34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5指示代词“这”;6用在定语
和中心语中间“的”;7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8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用在时间副词后,
补足音节;1113定语后置的标志;1415宾语提前的标志。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
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1、动词,到、往2、代词,他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这样
5、指示代词,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的9、人称代词,我
二、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图穷而匕见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5、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0、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4、既而儿醒,大啼
参考答案:12连词,表承接;34连词,表并列“和”“并且”;56连词,表转折“却”;78连词,表递
进“而且”;9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011连词,表假设“如果”;12连词,表因果“因而”;13代词,通“尔”,
“你”“你的”;14既而,不久。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
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